招生电话:0523-8079 1520
当前位置:首 页  >>  教学科研 >>教学科研 >> 叶圣陶“教是为了不教”教育思想摘编 >>
叶圣陶“教是为了不教”教育思想摘编

刚才有一位同志说到我说过“教是为了不教”。后来我加了四个字:“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”。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明白。是不是不教了,学生就学成了呢?非也。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,不再需要老师教了。……世界上的事情是学不完的,无论是谁,都要学习一辈子。咱们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,使他们能够自己学,自己学一辈子,一直学到老……达到不需要教,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,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杂谈——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的讲话》19838542

教师教任何功课(不限于语文),“讲”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“讲”,换个说法,“教”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“教”。怎么叫用不着“讲”用不着“教”?学生入了门了,上了路了,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,独立实践,解决问题了,岂不是就用不着给“讲”给“教”了?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!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?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大力研究语文教学 尽快改进语文教学》19788204

凡为教,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。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,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,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答梁伯行》19627491

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。我们自己要学习,在任何环境中都行;我们自己不要学习,便是处适宜的环境,也只得到“外铄”的效果。所以,精当地说,唯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“失学”,离开学校却不就是“失学”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“失学”与“自学”》1932·4·1

一切都得以学生为本位:凡学生所要明晓的,倾筐倒箧,不厌其详;凡学生所要解决的,借箸代筹,唯求其尽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播音》1937·3·1

夫儿童之非缩小的成人,言教育者罔不求知,故成人之教养与观感虽未必全不适与儿童,要不可挹此注彼,必须自儿童之立场出发,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儿童读物展览会》1936·2·4

因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,活动要有意义,有价值,必须让主体自愿自发才成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我们的宗旨与态度》1948·6·1

平时训练能注意学生个性,因势利导而陶冶之,收效自必更巨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》1919·1

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。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,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,如果学生只还他个“不动天君”,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。所以在学生的立场说,教师教得好,固然是幸运,但自己还得努力,才不辜负教师的好教法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国文随谈》1941·3

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,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,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,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,是学生所能写的,所要写的,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写作什么》1935·12

如果能给儿童布置个极其适当的环境,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,而且使儿童也忘记了我是个教师,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一个同情的互相的伴侣,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教育的改造》1919·11

我以为作注之事,略同于上堂教课,我人虽伏案命笔于编辑室,而意想之中必有一班学生在焉,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,注之务期简要明确。所注虽为一词一语一句,而必涉想及于通篇,乃于学生读书为文之修习真有助益。尤须设身处地,为学生着想,学生所不易明晓者,必巧譬善喻,深入浅出,注而明之,必不宜含胡了之,以大致无误为满足。注若含胡之,教师亦含胡了之,而欲求学生之真知灼见,诚为缘木求鱼矣。复次,语文课令学生诵习若干文篇,无非“举一隅”耳,意盖期学生“能以三隅反”,阅读其他文篇与书籍也,非诵习此语文课本即毕事也。欲臻此境,教师之导引启发,学生之揣摩练习,皆至关重要,而我人作注,亦与有责焉。作注固在注明此一篇,苟于意义多歧之词语,含蓄丰富之典故,较为繁复之语法结构,颇见巧妙之修辞手段,多写一二句,为简要之指点,则学生自诵其他文篇与书籍,将有右左逢源之乐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课文的选编——致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》7197201962·8

我想,学生作文教师改,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,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。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,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?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该的能力,教师只给些引导,和指点,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,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?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,这是终身受用的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大力研究语文教学,尽快改进语文教学》

既以儿童为本位,则非儿童所自需,就不得强为授与。

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,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,而表达的方法,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。换一句说,就是有文学趣味的。儿童的一句随意的话,往往比成人更为文学的,这是我观察所得的经验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》

不少老师在批改的时候只顾到学生作的文,却忘了作文的学生。他们看见错的就改,认为多馀的就删,认为不足的就补上,甚至整段整段地重写,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会写错,为什么要这样写,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,他为什么说得不清不楚。……所以我老在想,老师批改作文的时候,最好把作文的学生招来,问清楚了他是怎么想的,然后跟他商量该怎么改,或者指点他自己去改。

《从出题到批改——〈中学作文指导实例〉序》

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,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,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。

《从出题到批改——〈中学作文指导实例〉序》

老师讲课,必须使学生真正受用,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这一点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3·答孙文才》485

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,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,即以学生为本位也。教育有思想欲发挥,有情感欲抒写,未必即可命题,因学者未必有些想有此情感也。教者心赏某文,玩索有素,未必即可选为教材,因学生读此文,其所摄受未必同于我也。必学生能作之文而后命题,必学生宜读之文而后选读,则得之矣。

《叶圣陶教育文集3·对于小学生作文教授之意见》1919.p288

著者认为小学作文之教授,当以顺应自然之趋势而适合学生之地位为主旨。于读物则力避艰苦,求近口说;于命题则随顺其推理之能力而渐使改进;于作法则不拘程式,务求达意,只须文字与情意相吻合;于批改则但为词句之修正,不为情意之增损。

《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》《叶圣陶教育文集31919.1.p291_292

科内教材有定量,虽足使儿童感兴味,尚不能厌足。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,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。

《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》第三卷第16

好的学风待教师跟学生共同养成,可是尤其重要的还在学生。好的学风养成了,学生在学校里就好比鱼在宽广的水里,游泳自如,无往不宜,不断的长进这才有了保证。

《敬告在校青年》第二卷第414

只要不光让学生们坐在那里听,不光让学生们听教师的讲说,让他们在学习的当儿,肢体肌肉与精神心思一致地参加在里头自由活动,主动而不被动。

《枯坐听讲》第二卷第129

即使教师不曾讲到,不曾给过端绪的,学生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,也必须自找门径加以研求,这才是自动的学习态度,也就是自己学习的态度。凡是态度,勉强装扮是不行的,勉强装扮只能敷衍一时,不能维持永久;必须养成习惯,行所无事而自然而然合拍,才能历久不变,终身以之。所以单知道应该采取自己学习的态度是不够的,尤其重要的是要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。

《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》第二卷第63

关于训练儿童说话的方法。入手的办法,就是要与儿童一起生活。这里所谓一起生活,并不只是住在一处地方的意思,乃是要接触他们的内心,而且完全了解,而且自己也差不多融合在里头。

《说话训练——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》第三卷第28

儿童的活动逾越常规,就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,非常羡慕,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。顺着他的欲望的趋向,作为教育的入手方法,使他们如愿以偿,才是教育者应当尽力的事务。顺着他们的欲望,并不是使他们纵欲肆志,而是不加摧残,不与违拗,引导他们满足欲望,归结到合理而有系统的道路上去。

《小学教育的改造》第二卷第36

报名热线:

0523-8079 1520

胡老师:

15952671287

(苏锡常地区)

在线客服